新甘肅·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孫艷 李云
近年來,肅州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,聚焦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目標,著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、農村全面進步、農民全面發展,一幅產業旺、鄉村美、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。

西峰鎮侯家溝村農旅融合。吳歌 攝
因地制宜拓寬農民致富路
初冬時節,走進肅州區銀達鎮佘新村,復種的娃娃菜進入收獲期,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。
“今年我家種了30畝娃娃菜,每畝地預計能收入7000多元。”佘新村農戶楊金云種植的娃娃菜產量高、銷量好,主要發往敦煌,以及青海、新疆等地。
在肅州區,這種能夠獲得較大經濟效益的復種模式越來越受農戶的歡迎,通過巧打時間差,實現一年兩收,在增加土地產出效益的同時,還能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,開辟增產增收新途徑。

銀達鎮大白菜喜獲豐收。銀達鎮供圖
與此同時,在肅州區西洞鎮戈壁產業園有機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溫室大棚內,各類菌菇長勢喜人,工人正忙著采摘、裝箱,等待商戶收購。據了解,該基地已累計建成大棚50余座,每棚每年增加農民收入可達2-3萬元。
近年來,肅州區積極引導農戶因地制宜做優傳統產業、做強特色產業、做大新興產業,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,走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徑。據統計,今年前三季度,肅州區完成一產增加值38.1億元,增速6.7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436元,增速7.9%,均排名全市第一。
“戈壁盛產”擦亮農業金招牌
清晨,肅州區盛天農業優鮮低溫配送處理中心一片忙碌景象。工人們正在對不同品類的蔬菜進行分揀、包裝、稱重、裝箱,幾個小時后,它們將從這里“走”向全國各地。

三墩特色辣椒產業。
隨著肅州戈壁蔬菜品牌越來越響亮,四季常青的“甘味”戈壁蔬菜為肅州帶來無限商機。
“我們正在積極構建以‘甘味’品牌為引領、‘戈壁盛產’公用品牌為支撐、企業商標品牌為根本的品牌體系,不斷提升肅州農業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。”肅州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常梅梅說。
近年來,肅州區持續以品牌引領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,推出“冰川珍珠”小米、“秾園鮮品”番茄等一批市場影響力強的農產品,實現農產品銷售額增長。目前,全區“三品一標”農產品達到122個,創建“甘味”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21個、酒泉市十大名牌農產品5個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個,榮獲綠博會金獎農產品3個,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和品牌基礎。
農旅融合繪就鄉村新圖景
“村里舉辦的文藝演出吸引來了很多游客,我們油坊的生意越來越好。”楊立強是肅州區西峰鎮西苑新村“八坊”的經營戶,隨著西峰鎮鄉村旅游蓬勃發展,周邊游客慕名而來,像楊立強一樣的經營戶都鼓起了“錢袋子”。

西峰鎮侯家溝村農旅融合。吳歌 攝
“四園八坊”農旅融合項目是西峰鎮立足鄉村優勢資源,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的一次生動實踐。在這里,市民游客既能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,也能參觀和體驗磨面、榨油等傳統制作工藝,農耕文化儀式感十足。
如今,像侯家溝村一樣,肅州大地不少村莊實現了華麗蛻變,村民端起“生態碗”、吃上“旅游飯”,走出了一條“生態美、產業興、百姓富”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,鄉村旅游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
近年來,肅州區成功打造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、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7個、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4個,“春賞花、夏避暑、秋鮮果、冬觀雪”為主題的“四季游”格局已初步形成,鄉村旅游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