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甘肅·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羅瀚 王安琪 文/圖

寒露時節,“中國蘋果之鄉”靜寧縣的果園里處處可見豐收景象。紅艷飽滿的蘋果掛滿枝頭,映照著果農的笑臉。近日,筆者走進賈河鄉、李店鎮,聆聽兩位資深果農的種植故事,感受靜寧蘋果產業發展的蓬勃脈動。

果農分揀蘋果。

楊連軍:三十載耕耘,十畝果園年入20余萬元

“我種了三十多年蘋果,看著小樹苗長成‘搖錢樹’,心里特別踏實。”在賈河鄉中堡村的果園里,楊連軍一邊查看蘋果長勢,一邊介紹。

“這兩個都是咱們靜寧的‘明星品種’。”楊連軍種植的15畝果園中,有10畝已進入盛果期,主要栽種中短枝富士和成紀一號,“你看這果形、色澤、個頭,都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。”

憑借豐富的種植經驗,楊連軍的果園連年豐收,去年10畝果園收入25萬元,今年套了8萬袋,預計產量4萬斤左右,行情穩定的話,又能收入二十多萬元。

楊連軍介紹自己種植的蘋果。

杜喜強:科學種植,28畝果園年入超40萬元

在李店鎮上杜村,果農杜喜強同樣深耕蘋果種植多年,用勤勞編織“致富夢”。“我種蘋果二十年了,從最初幾畝小果園,發展到現在28畝。雖然辛苦,但看著果園年年豐收,心里就特別滿足,特別踏實。”杜喜強說。

他的果園主栽品種為成紀一號。為保證果樹生長空間和果實品質,規劃時就嚴格把控栽植密度,保持在3米×4.5米的標準。合理密度既能讓果樹通風透光,又方便后期管理,對增產提質幫助很大。而且成紀一號適應性強、掛果早,栽后四年就能見果,盛果園畝產能達5000斤,絕對的優質品種。

科學管理帶來顯著效益。去年他的果園收入35萬元,今年預計總產量8萬多斤,按當前市場價估算,收入有望突破40萬元。“現在有技術指導,銷路也穩定,種蘋果越來越有奔頭。”

蘋果豐收了。

靜寧蘋果:從特色產品到支柱產業

楊連軍和杜喜強的故事,是靜寧蘋果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。

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持續的產業扶持,靜寧蘋果已從“小果子”成長為托起農民致富夢的“大產業”。

近年來,當地通過推廣優良品種、加強技術培訓、完善產業鏈條等措施,推動蘋果產業向標準化、品牌化發展。

目前,靜寧縣蘋果種植面積穩定,果農收入持續增長,蘋果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。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,靜寧蘋果正在更廣闊的市場上綻放光彩。

責任編輯:何香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