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b20251016C.jpg

新甘肅·甘肅農民報記者 何香利 

一顆蘋果能有多“重”?

在甘肅靜寧,它足以撬動一個百億級產業集群,富裕一方百姓,重塑一片鄉土。

一顆蘋果能有多“紅”?

在隴原大地,它是“甘味”農產品的“金字招牌”,品牌價值高達180億元,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、中國馳名商標等9張國家級名片。

……

這顆看似尋常的“蘋果”,究竟蘊藏著多少“含金量”?

金秋時節,黃土高原的溝壑梁峁間,沉甸甸的“蘋果紅”成為最動人的色彩。這抹紅色的背后,是靜寧人民用40年時間書寫的一部從貧困到小康的“奮斗史詩”,是一顆小蘋果成長為富民大產業的“裂變傳奇”。

戰略定力 “一張藍圖”繪到底

自20世紀80年代起,靜寧縣委、縣政府目光如炬,將蘋果產業確定為脫貧致富的首位產業。四十年風雨兼程,歷屆領導班子接力奔跑,以“一張藍圖”繪到底的目標,通過行政推動、政策扶持、技術培訓、產業獎補等系列措施,硬是在貧瘠的黃土地上,培育出了“全國蘋果產業強縣”的碩果。

近年來,靜寧縣主動融入“隴東南百萬畝蘋果示范帶”建設布局,緊盯百億級產業集群目標,以新理念統領產業發展,持續穩面積、全面提品質、著力增效益,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步入快車道。

靜寧縣將老果園改造作為穩面積、提品質、增效益的關鍵舉措,在川區條件較好的地方,大力推廣矮砧立架建園模式,建成一批現代化示范果園。每年完成老果園更新改造2萬畝,現代果園建設步伐持續加快。

依托蘋果種質資源庫和脫毒苗木組培繁育中心,該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,積極引進瑞雪、瑞陽、秦脆等新優品種,穩步推廣煙富系列和自主創新品種晚熟系成紀1號,合理搭配靜寧1號授粉樹種,實現布局合理化、品種多樣化、供應均衡化。

為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,靜寧縣采取“院地合作”“院企合作”模式,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,編制完成《靜寧蘋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》等技術標準,推動全縣果園標準化生產。同時,該縣聚力打造“靜寧果農”勞務品牌,每年培訓果農5萬人次以上,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、會管理、善經營的田秀才、土專家,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力。

智慧賦能 土專家種出“金果子”

金秋十月,靜寧縣百萬畝果園迎來豐收季。果農們忙碌地去袋、采摘、轉運、銷售,穿梭的身影與紅色的蘋果交相輝映,構成一幅動人的秋收圖景。

隨著蘋果產業轉型升級,靜寧果農的種植理念也在悄然變化。賈河鄉中堡村果農楊連軍深有感觸:“我主栽中短枝富士和‘成紀一號’,這兩個品種果型端正、表皮光滑,口感脆甜汁多,一直很受歡迎。”去年,他的10畝掛果園收入25萬元,今年預計產量4萬斤,收入穩定在20萬元以上。

治平鎮楊店村果農郭智勇更是果農中的佼佼者。

“以前靠蠻干,現在靠巧干。”郭智勇總結出一套獨特的務果經驗:按照技術人員指導,以農家肥打底,配上發酵好的黃豆、油渣、麥麩等,種出的蘋果品質上乘。他還別出心裁,在蘋果成熟時貼上吉祥圖案,每個蘋果賣到10元以上。今年,他的30畝果園預計收入達70萬元,又迎來了一個“豐收年”。

楊連軍、郭智勇是靜寧縣千萬果農的一個縮影。

如今,在靜寧,成千上萬家庭“因果而興”,廣袤和美鄉村“因果而美”,這顆“金蘋果”真正美了田野、富了口袋、強了縣域。

全鏈協同 小蘋果實現“吃干榨盡”

為了最大限度提升蘋果價值,靜寧縣不斷延伸產業鏈,推動蘋果從“論斤賣”向“論個賣”“賣產品”向“賣品牌”轉變。

一顆蘋果,究竟能加工出多少種產品?

靜寧縣隴原紅果品經銷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何鵬虎給出的答案是:3大系列12款產品!

該公司擁有果醋、果汁釀造品和干制品精深加工2條生產線,生產包括NFC蘋果汁、蘋果醋飲料、蘋果食用醋、蘋果脆片、果脯等系列產品。全自動果品智能分選線的應用,進一步提高了果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,提升了“靜寧蘋果”品牌的核心競爭力。

近日,該公司首次將1050件、貨值約5萬元的NFC蘋果汁批量銷往香港市場。企業有關負責人王占甲介紹:“后續我們還計劃向香港及其周邊地區出口2萬多件產品,完成從‘展會熱銷’到‘穩定供應’的關鍵跨越,讓更多人嘗到靜寧好味道。”

同樣致力于蘋果深加工的還有甘肅西物優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該公司負責人王星介紹:“我們把蘋果加工成隨時隨地能吃的休閑零食,打造出‘蘋果干小鮮肉’,配料只有蘋果,利用三蒸三烘技術確保營養價值。產品已入駐北上廣大型超市,得到了消費者認可。”

返鄉創業的王星成立了自己的“甘小星”蘋果品牌,組建家庭農場和果業合作社,生產蘋果脆、農家果干、蘋果小鮮肉,還利用蘋果花研發出蘋果花茶,真正實現了一顆蘋果的“吃干榨盡”,助力果農多渠道增收。

品牌引領 “甘味”出隴闖天下

發展一個產業、帶動一方經濟、富裕一方百姓。

近年來,平涼市立足東西差異化立地條件,圍繞打造西部葫蘆河流域全國最大精品紅富士蘋果產業帶、東部涇汭河流域全國蘋果新品種試驗示范區,堅持“塊上突破、帶上延伸、區域規模發展、整村整鄉推進”,建成國內先進、國際領先的西部干旱山塬梯田優質蘋果生產體系,靜寧縣成為全國蘋果規模栽培第一縣。

如今的靜寧,蘋果產業已成為覆蓋面最廣、從業人數最多、持續效益最好、對農民增收貢獻最大的支柱產業。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百萬畝,年產量近百萬噸,產值近60億元,蘋果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%以上,是名副其實的“致富果”“小康果”。

而“靜寧蘋果”作為甘肅省“甘味”農產品的代表,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、中國馳名商標等9張國家級名片,獲得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,品牌價值達180.86億元。

這一連串閃光的榮譽,見證了靜寧蘋果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、邁向世界的堅實步伐。

從一顆蘋果到一個百億級產業集群,靜寧用四十年時間詮釋了產業振興的深層密碼:戰略定力是根基,智慧賦能是引擎,全鏈協同是路徑,品牌引領是翅膀……

“靜寧蘋果產業正處于夯基壯骨、轉型領跑的關鍵時期。”靜寧縣委書記王蕾說,接下來,靜寧縣堅持目標不變、力度不減,向高而攀、向新而行,加快實現蘋果大縣向蘋果強縣躍升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貢獻靜寧力量。

(以上照片均由靜寧融媒體供圖)

責任編輯:王倩